原创 峰峰融媒 微观峰峰
(资料图)
木匠,亦称"木工"
他们不仅可以制作各种家具
在建筑行业、装饰行业、广告行业
也都有着他们的身影
在峰峰就有这样一位手艺人
普通的木料在经过他的巧手后
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
1966年出生的郝玉海,是土生土长的峰峰人。工作30余载,他涉足过很多行业,包括运输、餐饮、建筑等。他平时最大的爱好,就是待在工作间制作木制工艺品,一待就是一整天。
“当初学木工活的就是为了吃饱饭。”郝玉海初中毕业后就开始跟着木匠师父学手艺。“帮三年,学三年”,手上的血泡破了结痂,结痂了再破,把木匠工具摸了个遍、榫卯结构学了个透、手上终于磨出了茧,郝玉海算是出了师。
穿过大社镇香山村一条长长的小巷,就来到了郝玉海的老家。院子里有一处小屋,屋里有安了钳木夹的长凳,未完工的黄花梨木将军案,墙角堆放着各种材质的木材,这就是郝玉海平时干木工活的地方。工作室旁靠墙横斜出几杆秀竹,水缸里养着的睡莲,还有假山流水……让小院每一处细节都烙印匠心。
“做木工,要学会和木头相处,摸清楚不同木材的脾性,预判其十几年、几十年后的变化。这是一门和时光有关的手艺,其中包含的生命力令我很着迷。”郝玉海说道,比起制作规规矩矩、多年都保持一种样式的家具,他更喜欢做些精妙的工艺品,给人以琢磨和思索的空间。
每天清晨,郝玉海都会仔细地把锯、凿、锉、斧、刨一把一把慢慢摆放在工作台面上,再开始新的创作。他善用木工古法榫卯结构,不着一枚钉子,做出的鲁班凳、将军案能在几种形态中自如折叠、变换;关节灵的活孙悟空可以腾空做出各种动作;制作精巧的半自动手枪,惹得周围的孩子们羡慕不已⋯⋯这些精细的玩意儿,弥补了郝玉海年少时为谋生而丢失的乐趣。
“木工里面涵盖的东西特别多,材料、力学、结构、数学、美学等各方面的东西,学一辈子都学不完,要时刻保持好奇心,这样才不会变老。”与木为伴,郝玉海大胆创新,临摹书法、画作、研究雕刻技术,然后把这些元素融入进木制工艺,变成一件件工艺品。
张家楼民宿小院提升改造中,郝玉海采用仿古“海青檐”保持了原有房屋的建筑结构 ,最大限度的体现老村风貌。在他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,改造工程顺利完成。新与旧的交织, 今与古的融合,营造出文脉延续的当代乡土美学,传递出张家楼独有的文化内涵。
最近,郝玉海又在工作室里开设起了“木工”小课堂,向村里小朋友传授木制工艺。没想到课程一出,附近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当起了“小木匠”。动脑又动手,好玩有有挑战性,这是不少学生在体验后对木艺课程作出的评价。
“现在用机器搞加工的木工很多,动脑子用心钻研的木匠很少,坚守传统的同时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当今社会。作为一个手艺人,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继承和弘扬下去。”郝玉海如是说。
■采编:高 杨(大社镇)
■校对:申巨澜
■编审:穆慧莹
■监制:索银强
原标题:《开眼了!他让一块块木头焕发新生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