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

您的位置:首页 > 要闻 >

大单元教学需要共同认识(下)

来源:个人图书馆-tnj660630    编审:    发布时间:2023-08-12 14:48:28

四、大单元教学比单元教学大在哪里

这一问题的答案仅靠理论上的对比,是很难说服一线教师的。只能通过一个个单元的实践对比,才能让一线教师感受到显著差异。众所周知,当下正在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不是按照学习任务群编写的,若按新课标中的任务群来划分,绝大多数的单元也无法划为一个独立的学习任务群,一个单元总是有那么一块或几块内容不属于某一学习任务群。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,课文是《宝葫芦秘密(节选)》《巨人的花园》《海的女儿》,三篇课文都是经典童话,可以“文学阅读与 创意表达”学习任务群来教这一单元,但习作是续编故事,是根据寓言故事来续编故事,而寓言属于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”学习任务群。阅读新课标,一个单元原则上只能做一个学习任务群。一个单元做两个及以上任务群是不合适的,因为不同的学习任务群,解读教材的策略及侧重点都不一样,差异很大。而这一单元“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”的课文是童话,其创意写作也应该是写童话。另外,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三本书的开头,但教材却出现了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某某书,把某某故事读完”的字眼。所以,以学习任务群研究96个单元,总有不合适的内容,要么是口语交际,要么是习作,要么是日积月累,甚至个别课文也难以与单元主题紧扣。但通过删、改、增、换,很多单元是可以变成学习任务群单元的,有了教材再用大单元教学来教,是大是小,答案就会自然明了。下面以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谈一谈大单元教学。


【资料图】

该单元由“三篇课文《王戎不取道旁李》《西门豹治邺》《故事二则》(《扁鹊治病》,《纪昌学射》)+口语交际《讲历史人物故事》+习作《我的心儿怦怦跳》+语文园地”组成,“三篇课文及口语交际”符合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”学习任务群,习作教材与单元主题不匹配,如果写作要求改成从“思辨性表达”角度来写就符合了。以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”学习任务群来组元,解读教材就要先寻找文本中的思辨点,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从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”的角度整体设计子任务及相关活动,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就可以走进课堂了。

《王戎不取道旁李》单元教法,就是按照识字与写字及课后三个问题来教的:①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背诵课文。②结合注释,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。③说说为什么“树在道边而多子,此必苦李”。查找到 19篇有关这一课的教材解读、教学设计、教学思考文章,也都是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展开教学的,都让学生说为什么“树在道边而多子,此必苦李”,文章中、课堂上没有任何思辨性的阅读与表达。出现这种教学现象,是因为现有教材不是按照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”组元的。那这篇短小的文言文藏着哪些思辨点?

1. 古汉语中的“道、路、途、径”是不同的(道二轨也,路三轨也,途一轨也,径步道也)。课题可不可以变成“王戎不取径旁李、路旁李、途旁李”?

2. 这么短小的文言文,其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三种,从每种人物形象上可以看出什么?

3.“王戎不动”是真的“不动”吗?王戎“动”了什么?其他人“动”了什么,“不动”了什么?

4.“竞走取之”与“取之,信然”,“取之”的目的一样吗?

5. 王戎是观察、思考得出来的结论,那个人“取之,信然”得出来的结论有什么不同?

6.“七岁王戎”与“七岁的我们”之思辨。我们七岁时有什么故事?

7. 这个故事给予后人一个成语(道旁苦李或道边苦李),其本义与比喻义的思辨。

8. 这个苦李树,应该有主人。苦李太苦,不能吃,为何不把这棵树砍掉?(苦李是药材)

9. 学这篇课文,同学们都想成为“王戎”这样的人,但其实大家首先应该成“人”,成为文中那个问王戎问题,然后动手实验,不盲目相信他人话语的人。

《王戎不取道旁李》原教材上识字与写字及那三个问题肯定都要教,在教的过程中,如果把以上思辨点融入课堂,此课上得是大是小,相信都会有判断。

《西门豹治邺》这篇课文的思辨点有:

1. 西门豹为什么选择问一位老大爷,而不是老大娘、年轻人,或小孩子呢?

2. 西门豹从老大爷的口中知道了是“巫婆与官绅们”在干坏事,为什么不直接抓他们呢?

3. 战国时期就有这样“迷信与科学”经典案例,你怎么看?

4. 巫婆与官绅们的骗局,今天还有吗?

5. 西门豹开十二道渠是非常伟大的功绩,课文为什么用了很多笔墨写问老大爷及处理巫婆、官绅,却仅仅用一小段文字(两句话)讲西门豹的功绩?

6. 西门豹处理巫婆与官绅的智慧高在何处?大在哪里?

7. 读世界儿童文学名著,一定会发现很多名著中有巫婆,文学作品中的“巫婆”与这篇课文中的“巫婆”有什么不同?

8. 把这篇课文变成微电影剧本,你准备怎么做?

看《西门豹治邺》课文,教学任务:一是认识11个字,会写15个字,学会12个词语;二是默读课文,根据课文内容填空,并简要复述课文;三是找出第10~14 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,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;四是选做题,试着根据“阅读链接”中的剧本开头改编课文,并演一演这个故事。这些基本的东西要教,如果课堂上把上面的8个思辨落实于课堂,真正行动起来,这篇中华智慧故事,是不是真的教大了?

《故事二则》(《扁鹊治病》《纪昌学射》)的思辨点有哪些呢?

1. 蔡桓侯为什么不听扁鹊的?

2. 扁鹊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?

3. 蔡桓侯哪方面专业,哪方面不专业?蔡桓侯暴露出哪些人可能有的毛病?

4. 扁鹊为什么要跑去秦国?

5. 韩非子是给谁讲这个故事的?他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?

6.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?这个故事真正的寓意又是什么?

7.《扁鹊治病》的现代意义是什么?今天学这个故事,过时了吗?

8. 飞卫为什么这样教纪昌?普通老师会怎么教?

9. 你觉得如果 10 人或 100 人跟飞卫学射箭,会有多少人会像纪昌那样练眼力?

10. 纪昌躺在织布机下,纪昌天天看吊在窗口的虱子,他的妻子会怎么说他?如果你的爸爸做这件事,你的妈妈会怎么说?

11. 你知道飞卫的师父是谁?你知道纪昌学成后如何对待师父的?

12.《纪昌学射》的寓意是什么?这个故事真正的寓意又是什么?

13.《纪昌学射》的现代意义是什么?思考一下,今天所学的这个故事,过时了吗?

如果把上面的问题,融入课堂之中,两个中华智慧之故事,是不是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智慧故事的力量?不得不说,这些问题,绝大多数的老师在课堂中没有触及。

以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”来解读三篇课文,读者一定能看到解读的“大”,就能看到原来的“小”。我们在课堂中试验过,没有一位同学说这样做复杂,相反,同学们感受到了这些思辨题走进了课堂,走上前台的学生多了,学生的眼睛更亮了,他们所展示的东西也就充满创意。根据这些解读,笔者设计的教学流程图是:

标签:

精彩推送

最火资讯

Copyright @2008-2018 名企时报网 版权所有
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:9 9 2 5 8 3 5@qq.com
豫ICP备2020035338号-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